作者:郭潤祥
摘要:三峽大壩左岸工地,由中國水利電力第八工程局安裝調試的2號機組和3號機組先后成功并網發電。在工地上,記者與中國水電八局的副總經理佘其年有一段對話。記者:參與建設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你們靠什么贏得了這次機會?佘其年:如果把1952年看成我們的起點,那么我們50年來承建或參與建設的190余項水利水電工程,無疑是我們進軍三峽的最具權威的通行證。這種由歷史鑄就的輝煌,不是短時間內單純靠技術或資金可以達到的。這是我們得以戰勝強手而成功奪標的前提。記者:全局13000名員工,加上10000多名離退休人員,光是工資和福利的支出就不是個小數字。在你們創造輝煌的時候,是不是同時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佘其年:有些歷史包袱我們一下子也解決不了,需要時間。我們不能停頓,只能不停地創新,超越自己。我們搞工程的,三峽完工了,下一個目標是哪里?不能等米下鍋。競爭這樣激烈,如果我們不去適應市場,拿不出新點子,就會被淘汰出局。市場競爭不會因為你是國有企業而一路綠燈。這一段對話讓記者印象深刻。即使像水電八局這支揚名全國的三峽“水電湘軍”,他們的生存和發展仍然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
關鍵詞:國有企業創新湖南危機管理企業形象國有資產管理產權制度核心競爭力
分類號: F279.241[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經濟管理—國民經濟]F279.276.4[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經濟管理—國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