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揚
摘要:中國傳統園林代表了中國人對自然詩意棲居的理想,它作為一種建筑類別,為中國當代的建筑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依據。馮紀忠的方塔園規劃和設計中引用了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思想和手法,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抽象化轉譯出中國傳統園林中的組成元素,吳良鏞的南京江寧織造府博物館以縮小的園林——盆景作為建筑空間的呈現,在這三個案例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園林的傳統形式與符號的延續。1999年在第20屆UIA國際建筑師大會上,王澍提出“園林方法”后,當代中青年建筑學者開始嘗試將中國傳統園林可行、可觀、可居、可游的特性引入建筑設計中,用當代的建筑語言來表達傳統園林的精神和要旨,王澍的重返自然、董豫贛的城市山林、葛明的園林六則、李興鋼的幾何勝景,都體現了建筑師們對中國園林的深層次理解與運用,為當下的建筑實踐帶來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和傳統情懷。從形式上的直接承續,到“園林方法”的提出和實踐,中國傳統園林的生命力在當代建筑設計實踐中得到了豐富的呈現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發文機構:南京曉莊學院美術學院
關鍵詞:中國傳統園林當代建筑建筑實踐園林方法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practicegardening method
分類號: TU9[建筑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