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鈴
摘要:20世紀60—90年代是香港地區經濟、政治、社會以及生態發生激烈變遷的特殊時期。作為東亞奇跡的代表,該地地域狹小,生態問題容易爆發,解決措施易見成效。因此,本文以這一地區為典型案例,從基礎性因素(人口數量和構成、地理條件及限制、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生態危害)、驅動性因素(生存自發型主體和發展自覺型主體的崛起、生態知識的啟蒙和傳播、環境非政府組織的組織策劃)和輸出性結果(本土型生態文化的建構、咨詢型政治空間的建構和友好型生態生活的建構)三個方面對其生態變遷的動因和結果進行系統考察。最終,我們發現香港地區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及解決成效有限,同其歷史上掠奪型的殖民地政治經濟模式和以利益為導向的單一發展模式是分不開的。以整體性發展為指導,在更為復雜的經濟-社會-生態系統當中尋求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對包括香港地區在內的后發現代化國家與地區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和價值。
發文機構: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香港生態變遷整體性發展Hong Kongecological changeholistic development
分類號: G63[文化科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