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嘉雯,李新德
摘要:西利亞·撒克斯特是19世紀美國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島為背景,記錄了她在島上的生活以及周圍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無盡熱愛,這份熱愛不僅局限于傳統的田園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了神秘而令人膽怯的荒野之中。本文結合當代環境美學家關于“非美自然”的論述,并參考康德對于純粹審美判斷的闡釋,從“距離”與“道德”兩個角度對西利亞作品中關于災難性自然景觀的言說進行審美意義上詮釋。西利亞堅持以自然的名義欣賞自然,希望借助康德式的純粹審美還原審美自然災難的合理性。此外,她選擇成為災難的“旁觀者”而非“參與者”,克服了“恐懼”對于審美自然災難所產生的阻礙,證明了欣賞自然災難的可行性。分析西利亞作品中所體現的自然審美思想,不僅是對自然文學研究領域的進一步延伸,也是對當代環境美學理論的一次反哺與驗證。西利亞對自然災難的審美言說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不僅為人類積極地理解自然災難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也擴寬了“非美自然”的審美疆域。
發文機構: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西利亞·撒克斯特“非美自然”參與美學積極美學Celia Thaxter“unscenic nature”aesthetics of engagementpositive aesthetics
分類號: G63[文化科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