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呂逸新,岳慶云
摘要:生態存在必然詩意地尋歸生命有機性的運演節律。對人來說,或者對人的生存來說,生態對文學、文學對生態,都依生態存在而動,都是人的生命活動狀態使然。生命有機性既是人的自然之身及感性生命的基礎,又有機呈現人的多重存在關系,更需要精神性及審美化的提升,文學則是其中重要提升力量。生命、人與文學的生成及效應則依循詩意的節律,既形成整體的有效性,又顯示著各方的魅力。當生態批評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出現,從發生之初到廣泛影響實際都在極大地關注著人的生存問題,并探尋人何以能詩意生存。當生態批評作為文學活動在助力,必然要成就那種“有效”及“魅力”,其方法、策略及目的性追尋,旨在助推人的活動不斷地融入詩意生存。事實上,生態批評的闡釋、評論、理性確證及學理基質,就是通過生態整體及詩意性的綜合性體驗,把控生態、生命、人與文學間的詩意關系,彰顯其相互促動、相互映襯的魅力。
發文機構: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關鍵詞:生態批評文學活動詩意性節律性生態有機性ecocriticismliterary activitypoeticityrhythmicityecological organicity
分類號: G63[文化科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