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謙
摘要:米蘭·昆德拉作為當代文壇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家,其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意蘊。總體而言,昆德拉的生態思想可以分為自然生態和精神生態兩個維度。作為城市生態批評的倡導者之一,昆德拉十分反感單調的現代化建筑群,認為它們破壞了自然的原始之美。他指出,現代化建設絕不能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只有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途徑。正是出于對城市環境污染的憎惡,昆德拉向往自然,追尋一種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在昆德拉眼中,動物代表著善,是自然界中所有美德的總和。人與人的交往常常帶有目的性與偽裝性,只有人與動物的關系才能測試出人類真正的道德。因此,人類應該關愛動物,敬畏它們的生命。借助小說中的動物敘事,昆德拉表達了保護動物、善待動物的生態倫理觀,同時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批判與斥責,彰顯出了強烈的生態意識。除了對自然生態的關注外,昆德拉也十分關注生活中普遍存在著的社會精神生態問題,主要包括家庭關系的異化、因不確定性因子產生的焦慮情緒等。此外,他的作品中也涉及其他的一些社會精神生態問題,如畸形的生命倫理觀、悲觀厭世的消極態度、窺探他人隱私等。通過對這些社會精神生態失衡現象的揭示,他將生態倫理觀完美地融入到小說文本中,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現實啟示功能。以全景視閾對米蘭·昆德拉小說中的生態倫理思想進行深入研究,既有助于理解小說中的哲學內涵,也能為解決日益嚴峻的生態問題提供啟示。
發文機構: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外語系
關鍵詞:米蘭·昆德拉生態倫理觀自然生態向往田園生活關愛動物社會精神生態家庭關系異化Milan Kunderaecological ethicsnatural ecologyyearn for rural lifecare for animalsocial spiritual ecologyalienation of family relationship
分類號: G63[文化科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