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nnjdx"><span id="nnjdx"></span></ins>
<var id="nnjdx"></var>
<var id="nnjdx"></var>
<var id="nnjdx"></var>
<cite id="nnjdx"><video id="nnjdx"></video></cite>
<var id="nnjdx"></var><var id="nnjdx"></var>
<var id="nnjdx"><strike id="nnjdx"></strike></var>
<menuitem id="nnjdx"><video id="nnjdx"><thead id="nnjdx"></thead></video></menuitem>
<cite id="nnjdx"></cite>
<thead id="nnjdx"><span id="nnjdx"><thead id="nnjdx"></thead></span></thead>
<del id="nnjdx"><noframes id="nnjdx">
<var id="nnjdx"></var>
<cite id="nnjdx"></cite>
<var id="nnjdx"><dl id="nnjdx"></dl></var>
<cite id="nnjdx"><video id="nnjdx"></video></cite>
<cite id="nnjdx"><video id="nnjdx"></video></cite>
<cite id="nnjdx"><video id="nnjdx"><thead id="nnjdx"></thead></video></cite>
<cite id="nnjdx"><video id="nnjdx"><thead id="nnjdx"></thead></video></cite>
農村展望 · 1997年第7期 34-35,共2頁

“負盈不負虧”成因初探

作者:古超

摘要:筆者在企業調查中發現,現在改革中普遍困擾著廣大理論工作者和各級干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負盈不負虧”。它不但阻礙了改革的深化,動搖人們的改革決心,使許多人開始懷疑改革的路子是否走錯了,更重要的是使國家、集體或企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幾年不交租賃或承包金的有之;拼固定資產和設備的有之;盈則分光吃光、虧損則廠長照當的有之;中途躺倒不干或席卷企業資產逃跑的有之,等等。筆者手頭就有這樣一個資料;某廠長承包的微利企業絲綢服裝廠一年虧損470萬,第二年廠長照當,在群眾的一片指責聲中,被主管部門調到紡織二廠當當年又虧損95萬,又被調到飼料廠當年僅盈余13萬元,一人獨吞獎金2萬元,1996年被當作改革能人調動一虧損企業,當年不但沒有扭虧,還拖下企業26萬元的“瞎眼”費用而不顧組織勸阻投奔了外市一個企業。據筆者所知,類似情況在全國各地真可謂不勝枚舉,嚴重地制約著改革的深化,使一系列有效的舉措落不到實處,制約著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細探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筆者覺得問題出在下面,根子卻通在上面。

發文機構:中共江蘇省濱海縣委辦公室224500

關鍵詞:企業經濟管理負盈不負虧成因

分類號: F275.1[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經濟管理—國民經濟]

來源期刊
農村展望

農村展望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伊伊爱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