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濱生
摘要:草原資源是我省經濟發展的十大優勢之一,如何優化草原資源配置,對我省建立農業強省和畜牧業大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十一屆三中會全前,劃原于“草原無主,放牧無界,使用無償,破壞無妨”的“大鍋飯”狀況。為了改變平均主義“大鍋飯”的狀況。加強草原的資源管理遏止草原“三化”,1984年頒布實施了《黑龍江省草原管理條例》,1985年省政府又發了《關于實行草原承包責任制若干問題的規定》。自1984年至1994年,我省草承包有了一定進展,但多數地方草原仍然在“大鍋飯”。如在承包方式上,還沒有從市場經濟出發,通過招標、租賃、拍賣等體現公開、公正、競爭原則,而多數是村干部說了算,進而造成了草原資源成為少數村干部的特權或搖錢樹。從產權上,在草產品處置權上,沒有體現市場經濟,而是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如何同中限定承包的草原所產飼草必須首先賣給本村養畜戶,而且還限定最高價。在分配方式上仍是平均主義。一些村雖有的有合同,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承包合同,而是村雇人或委派人看草甸子。打草時仍還是村領導組織抓鬮,一戶一塊,自己打自己的。在承包時間上,多為一年一包,造成承包者短期行為和對草原掠奪性經營。
發文機構:黑龍江省畜牧局150040
關鍵詞:黑龍江草原資料草原建設草原經營
分類號: S812.8[農業科學—草業科學][農業科學—畜牧學][農業科學—畜牧獸醫]F326.373.5[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