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哥,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喲,莫不當真哈!”2月6日上午,永川區何境鎮聯盟村村民李許玲路過村民吳德祥家門口,看見吳德祥沒戴口罩在自家院子里散步,她不禁上前啰嗦幾句。自從疫情嚴峻以來,李許玲就忙活了起來...
...
“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但我深深地感謝你們!”2月14日下午,來自棊江的治愈者余芳(化名)離開重慶市公共衛生中心時,對照顧她的醫護人員深深地鞠了一躬。兩天前,余芳的丈夫劉剛(化名)也從這里治愈出院。從確...
一艘遭遇風暴的大船,在勇敢舵手的拼搏下,才能砥礪風雨,順利到岸。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在卓越領導的帶領下,便能力挽狂瀾,長盛不衰。一個長期貧困的地區,在龍頭企業的引領下,可能一改舊貌,盡顯風采。在960...
又是一年春耕時。曾經貧瘠的土地,如今正承載著越來越多年輕的夢想。目前,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體規模超過1500萬人,其中不乏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年輕人。他們有的是“城里娃”,在大學畢業后選擇去農村,探...
《鄉村振興》前身是重慶“三農”權威綜合類深度期刊《城鄉統籌》,由重慶出版集團主管主辦。作為重慶出版集團農家科技雜志社旗下又一權威媒體平臺,《鄉村振興》專刊將秉承《農家科技》服務“三農”的辦刊宗旨,每月...
《鄉村振興》前身是重慶“三農”權威綜合類深度期刊《城鄉統籌》,由重慶出版集團主管主辦。作為重慶出版集團農家科技雜志社旗下又一權威媒體平臺,《鄉村振興》專刊將秉承《農家科技》服務“三農”的辦刊宗旨,每月...
我逐漸愛上這片土地,因為它生生不息,盡管貧困;我已然愛上這里的村民,因為他們淳樸,盡管倔強。我隱隱感覺責任越來越強烈:金山銀山,產業興旺,時不我待;化愚啟智,點點滴滴,蠟燭淚干。——黃和玲。2019年...
地處南山腹地,土地資源稀缺,南岸區南山街道雙龍村一直在尋找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近年來,雙龍村加快發展花卉盆景產業,年產值達2000萬元,且以10%的年增長率穩步提升,小盆景帶來大“錢”景。春節前夕,記者...
晚飯后,吳小丁接到三叔從老家打來的電話。三叔興奮地說:“村支書木生寶栽了!不但被開除了黨籍,聽說還可能坐牢哩!”說到木生寶,吳小丁還是有印象的。在村里,木生寶家也算是個“顯赫世家”了。這得從木生寶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