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應良,徐亞東
摘要:利用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2014年數據,并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將農村公共服務分為農村生活條件、農村醫療設施、農村交通設施、農村生態環境、農村文化設施、農村教育設施、農村社會保障等七個方面,實證考察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對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結果表明:1)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一定會顯著提高居民主觀幸福感,提高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前提條件是滿足農村居民需求,即有效公共服務供給才能提高居民幸福感,如農村醫療設施和教育設施的實證結果。2)農村生態環境顯著影響居民幸福感,但是生態指標的系數與預期相反且不穩健;進一步研究發現,高污染企業有“污染效應”和“收入效應”兩個效應,且后者大于前者。3)農村社會保障的提高、農村生活條件、農村文化設施和農村交通設施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居民主觀幸福感。其政策含義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需要契合農村居民需求;地方政府對于現有的污染企業短期內不能實施“一刀切”強制性關門政策,要解決好農村居民就業和收入問題;進一步提高欠發達地方的公共服務供給財政支出。
發文機構: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農村社區農村居民公共服務幸福感rural communitiesrural residentspublic serviceswell-being
分類號: F323.6[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