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亞玲,郭忠興
摘要:兜底保障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手段,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制度安排。新時期,尤其要從多維視角審視貧困的成因,以發展的眼光設計、構建社會保護網,準確把握“底”的內涵,努力創新“兜”的機制。研究表明,江蘇在兜底保障探索過程中,基于地方實際,將兜底的著力點置于發揮臨時救助的托底功能和優化公共服務的遞送方式。一方面,江蘇根據臨時救助場域的復雜性、動態性、多樣性、不確定性等特點,通過鼓勵民間組織參與救助、下放救助資金調配權力完善臨時救助,顯著增強臨時救助的時效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針對部門碎片化引致的政策目標沖突、項目功能重疊、資源配置低效等問題,江蘇通過全面再造行政服務流程、積極引入多種社會組織優化公共服務遞送,為兜底對象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江蘇探索背后的邏輯乃適應性治理理論與整體性協同理念在實踐中的運用,其兜底保障的經驗與做法可供其他地區借鑒。
發文機構: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
關鍵詞:兜底保障臨時救助適應性治理服務遞送整體性協同Social Protection Networktemporary assistanceadaptive governanceservice deliveryholistic synergy
分類號: F323.8[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