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玲霞,黃朝禧,趙微
摘要:以"兩型社會"城市—武漢市為例,利用其土地利用變化數據,對其2000-2008年生態服務價值和生態承載力進行計算和對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工業化發展階段等理論判斷和預測武漢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結果表明:①武漢市2000-2008年生態服務價值緩慢遞增,由2000年的479.65億元增至2008年的487.71億元,增加了1.68%;而同期生態承載力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395.53萬hm2降為2008年的377.02萬hm2,下降了4.68%。二者變化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指標側重點不同而對相同地類賦予權重的差異,目前使用的土地生態服務價值當量值未考慮人類因素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②武漢市經濟發展仍然粗放,發展方式為不可持續。③武漢市要把握好國際國內良好形勢,尤其是把握國家建設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和中部崛起戰略的機遇,努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實現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的良性耦合和可持續發展。
發文機構:華中農業大學土地管理學院
關鍵詞:生態服務價值生態承載力可持續發展生態用地武漢市ecosystem service value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al landWuhan City
分類號: F062.2[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