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志偉,朱捍華
摘要:本研究以砂頁巖紫色土為對象,研究不同坡度下生態措施對地表徑流和土壤侵蝕的影響及其機理。結果表明,與相應的裸露荒地相比,坡度5°時,坡改梯、橫坡種植、楊梅林地和恢復草地的土壤侵蝕模數分別降低10%、18%、37%和94%;10°時,坡改梯、刺槐、楓樹和棗樹林的地表徑流系數和土壤侵蝕模數分別降低7%-60%和15%-86%,而林間除草的藤茶林增加30%和77%;15°時,草地恢復結合谷坊工程的地表徑流系數和土壤侵蝕模數降低了30%和40%。坡改梯、橫坡種植、經果林和水保林可在較低坡度(≤10°)降低水土流失,但須減少土壤擾動、增加林間或林下植被覆蓋;人工或自然植被恢復結合谷坊工程可在較大坡度(15°)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砂頁巖紫色土的地表徑流系數與土壤侵蝕模數呈顯著指數相關(R2=0.73-0.98,P〈0.01),說明地表徑流系數可用于指示和評價易分散巖性土壤的水土流失狀況。
發文機構:湖南五凌電力有限公司 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紫色土徑流系數土壤侵蝕模數生態措施亞熱帶丘陵區purple soilsrunoff coefficientsoil erosive modulusecological practicessubtropical hilly region
分類號: S157.1[農業科學—土壤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