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偉鑫
摘要:"農家",在先秦諸子中為特殊一派,進入學術討論范圍較晚,至《漢書·藝文志》方被立為"九流十家"一家。探其緣由,其一為農家所提倡的政治主張不為主流學派所容,不適應春秋戰國時代。其二為農家之學大部分為重"術"之學,在先秦重"道"輕"術"的背景下,為主流學說排擠。其三為先秦諸子缺乏兼容并包的心胸,常以攻伐顯學以彰其自家所學,故而農家于《漢志》出現之前,不被納入學術視野。秦漢以后,農家之學逐步衍化,逐步依附于官方主流思想,同時農家之說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故而成為《漢書·藝文志》編纂者不可忽視的學說。此外,《漢書·藝文志》編纂者對諸子百家之學亦持寬容的態度,主張兼收并蓄。"農家"的出現,實與先秦兩漢學術思想轉變有關。
發文機構: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農家《漢書·藝文志》政治主張諸子學術史
分類號: K232[歷史地理—歷史學][歷史地理—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