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英嵐,陳巖,曾維華
摘要:將水足跡理論引入流域上下游間用水和排污沖突評估,通過藍水足跡和灰水足跡表征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用水和排污的需求,并進一步得到藍水和灰水足跡的可持續性,用來代表流域水環境承載狀態。最后基于粗糙集理論,量化流域內用水、排污的整體沖突局勢和上下游區域間的沖突大小,作為流域未來水資源和水環境規劃的依據。以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為例,將該方法體系應用于其上下游沖突評估。結果顯示,在2011—2015年流域水環境整體沖突局勢為中等且趨勢較為穩定,水資源在干旱年(2013年)沖突較大。位于下游的西寧市區,與上游和中游各區域沖突均較為顯著,是未來規劃中需要考慮的重點。
發文機構: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關鍵詞:沖突評估水足跡粗糙集湟水流域conflict assessmentwater footprintrough setHuangshui River Basin
分類號: X321[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