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反貧困事業,逐步構建起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兩輪驅動式"扶貧格局。在長期實踐中,我國社會保障助力農村反貧困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地區的...
基于“一帶一路”的合作背景,依據比較優勢理論,結合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與貿易互補指數(TCI),分析中國和意大利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的競爭性及互補性。研究表明:在競爭性方面,中意之間具有比較優勢的農...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精準扶貧中一支相當重要的力量,通過多種途徑對貧困群體予以有效幫扶。政府政策支持能夠引導企業參與精準扶貧,但當前政策的激勵效果有限,而政策支持倒掛可能就是限制政策激勵作用有效發揮的原...
“民生三感”彰顯社會保障制度的價值取向,映射社會保障政策及其供給的實踐效用。合理的就業保障、科學的安置保障、有效的社會融入保障可以提升被征地農民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水平。然而,在供給實踐中存在的就業...
易地扶貧搬遷是保護生態脆弱區環境、解決農村深度貧困的重要方式。寧夏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主戰場。對寧夏H縣易地扶貧搬遷型S村的調查發現,S村通過推進健康、教育、住房安全“三保障”、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產業扶貧多...
雙循環戰略是基于對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發展新趨勢新特點的系統審慎判斷而做出的一項中長期戰略決策。雙循環戰略和中國發展新格局的形成,既與“中國與世界關系”格局的變化密切相關,也是中國對自身發展模式和增長機制...
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載體,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小鎮建設離不開金融支持,小鎮建設的目標之一是提高小鎮居民幸福感。文章基于全國培育與建設特色小鎮背景,以新疆14個已批準的特色小鎮居民作為研...
文章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把制度距離和貿易成本引入貿易無效率項,對2009-2017年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進口效率綜合評估,解釋了中國從沿線國家糧食進口效率的變化趨勢,為進一步提升中國糧食...
農村人力資本是鄉村振興的內在驅動因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文章基于2005-2016年的省級面板數據,通過構建實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分別對農村人力資本促進農民收入...
子女在農村留守老人老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為探究子女支持和代際關系對農村留守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文章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西南四省市1037位農村留守老人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子女回家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