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島邦公(Kunitada Nakashima),艾杜瓦·奧拉德利(Oladele, O. Idowu),布里·莫羅(Moro M. Buri),若月利之(Toshiyuki Wakatsuki)
摘要:本文對加納阿哈福阿諾南區(Ahafo Ano Southdistrict)農戶參與稻田項目的決定因素進行研究。稻田項目的實施,主要基于加納稻米消費的擴張,導致了對生產自給的需求。為此,日本的一些機構在加納的較低洼地區引入了稻米的生產。當然,在參與稻田項目的全部三階段(1997—2001,2002—2004和2004—2009)的農戶中,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因此,在前兩個階段結束和第三個階段接近完成的情況下,研究農戶參與稻田項目的決定因素,從而促進項目逐步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稻田開發項目主要集中在阿哈福阿諾南區,這一地區分布有主要的流域,因此,本研究也主要在此地區進行。受訪者主要從5個村莊中隨機抽取,這5個村莊涵蓋了項目的所有3個階段,共選取了225名農民,通過結構式問卷調查方式搜集了相關資料。論文運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分析了樣本農民的社會經濟特點,同時運用Probit模型對影響農戶參與稻田項目的決定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樣本中多數農民為50歲以下男性,他們具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同時信奉基督教,但他們在低地種植水稻的經驗不到5年,水稻種植面積不到5英畝,約有61%的接受訪問者每戶有5至10人,樣本中參與項目的人數少于沒有參加項目的人數。從Probit模型的結果來看,確定模型擬合度的卡方值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參與稻田項目的持續性”(t=5.02)和“村莊稻田項目的起始時間”(t=-1.53)兩變量分別在5%和10%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從文中也可以看出,在引進稻田項目的同時,也引進了適當的田間管理和水資源管理。為了確保農民參與稻田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必要對論文中基于項目3階段分析所揭示的重要的社會變量給予政策上的重視。
發文機構:Faculty of 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oil Research Institute (SRI)
關鍵詞:農民參與稻田內陸山谷阿善堤地區Farmers, Participation, Sawah Rice, Inland Valley Lowlands, Ashanti Region
分類號: F323.8[經濟管理—產業經濟]S451.21[農業科學—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