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發表的講話中指出:在人口城鎮化問題上,我們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2013年12月23日他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必須看到,我國幅員遼闊,人...
農村土地撂荒問題由來已久,涉及范圍廣、時間長,不僅造成土地資源流失,影響糧食安全,而且會對"三農"工作基礎形成危害。正確認識并解決好這一問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一、土地撂荒問題的成因筆者認...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提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問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從中央和國家層面全面部署這項戰略任務。中國農...
從傳統農村管理到新農村建設再到美麗鄉村建設,從限制農民流動到轉移農民就業再到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從保障基本溫飽到提供多樣化農產品再到實現綠色有機無公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
未來中國城鎮化主要動力來自農業人口市民化,在這一過程中,給予進城流動人口以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是保證城鎮化可持續化的重要保證。中國流動人口三大類型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里中國發生了巨變,其...
農業效益低下,農民是落后生產力的代表,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群體,這些是我們今天城市"文明人"對農民的定義。全社會似乎也都認定農民是愚昧與落后的代名詞。真的是這樣嗎?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把農民與市民放在相同的...
當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任務艱巨而繁重。有的改革已全面推開,制度績效初步顯現,需要上升為國家法律法規;有的改革仍在試點,需要進行總結完善,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有的改革尚未破...
武岡中山堂是1943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它集中西建筑風格于一體,系磚木結構單檐廡殿頂建筑,由正廳、左右廂房、花園等組成,正廳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額,是保存完整的紀念孫中山先朱的建筑物。1924年...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而有效的鄉村治理是基礎和關鍵。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逐漸被打破,多年來中央、省市政策向鄉村傾斜,加快...
近年來,嘉禾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突出"三去一降一補"重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依法依規關閉"小、散、亂、污"鑄造企業,鑄造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實現涅槃重生,得到工信部、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