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靄茜,沈立巖
摘要:中國古代對鶴的描寫始于鶴鳴,先秦文獻記載認為鶴鳴有求友引朋之意。后來蔡邕的《琴操》與鶴意象相結合,形成了表達夫妻分離的“別鶴”意象。唐代穩定的外部環境和便利的交通使詩人離別逐漸常態化,唐詩中“別鶴”意象過渡為友人離別。唐代詩人整體更積極入世,被貶謫的情況也更常見,使詩歌的情感在傳統離別之情外增添了知識分子“仕”和“隱”的人生抉擇之苦,深化了別鶴意象。文人們敏感地在“羈鶴”與“困士”中建立同構對應關系,逐漸形成了鶴悲情結。文人在鶴悲情結中產生了對生命的喟嘆,對命運無常的拷問和對生命有限性與追求的無限性之矛盾的思索,讓詩歌中的鶴悲情結上升到哲學高度。
發文機構:南開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全唐詩別鶴意象鶴悲情結Complete Tang Poemsparting cranesimagecrane grief complex
分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