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順東,肖小勇
摘要:民國時期四川農民的食物消費總量呈現遞增趨勢,消費結構以植物性消費為主,動物性食品明顯不足,受抗戰影響,消費總量明顯減少,食物結構更為失衡;消費總量和結構都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和階層差異。從營養學標準來看,該時段四川農民的營養總熱量攝入超過國際標準和現代營養學標準,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熱量和蛋白質的總供給基本上能夠滿足最低程度的需要,但蛋白質的質量較差,表現為一定程度的營養不良。總能量供給結構不平衡;攝入的蛋白質等各類營養素除脂肪外均超過國際標準;維生素因食品結構不同而存在區域差異,營養結構表現為一定程度的失衡。這與當時四川的經濟發展狀況及農民的收入水平的變化相吻合。
發文機構:湖南文理學院洞庭湖生態經濟建設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關鍵詞:民國時期四川農民膳食結構營養水平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Peasants of Sichuan provinceFood structureNutrition standards
分類號: R15[醫藥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醫藥衛生—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