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鵬飛
摘要:20世紀30年代初,四川的傳統蠶桑業生產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與困局。為了拯救危機中的四川蠶業,川政統一后擔任四川省建設廳廳長的盧作孚委托蠶桑專家尹良瑩,以江浙地區為師,通過制度移植與技術引進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了以四川蠶桑改良場為核心的蠶桑改良與推廣體系,為蠶絲的大規模機器化生產提供充足的合格原料,重振四川的生絲出口貿易,拯救瀕臨破產的四川農村經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些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并最終將原料繭的質量與數量置于政府的控制與監督之中,為抗戰爆發后國民政府全面統制四川蠶桑業奠定了基礎。
發文機構:中山大學歷史學系
關鍵詞:制度移植技術引進蠶桑改良四川省建設廳Institutional transplantationTechnology importImprovement of sericultureSichuan Provincial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分類號: F3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