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和龍巖市的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的調查數據,分別采用選擇實驗法和條件Logit模型分析影響森林自然保護區游憩價值的因素,并對森林自然保護區游憩經濟價值進行評價。結果表明:...
以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和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為例,從職工收入、職工就業以及社會保障3方面出發,分析2009—2018年天保工程財政投入對林區民生發展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天保工程財政投入在推...
基于福建省沙縣、順昌、武平及武夷山的實地調研數據,利用“社會-生態”系統制度分析框架分析林農政策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并根據影響人類行為選擇的7種制度規則,對實證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結果表明:贖買政策的公...
基于社區調研數據,從農戶行為視角構建計量模型分析大熊貓保護地及周邊社區自然資源利用方式及影響社區農戶自然資源利用方式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大熊貓保護地周邊社區主要的自然資源利用方式有割竹打筍、采集藥材...
為了解退耕還林工程研究的演進過程及其特征并展望該領域未來的研究熱點,以1999-2018年核心期刊上刊發的1697篇相關文獻為樣本,應用高頻關鍵詞分析方法對退耕還林工程研究的熱點和演進特征等進行階段性...
以黑龍江省地域內的大興安嶺國有林區為例,利用1998—2018年大興安嶺林區基礎環境資源數據,創新性地以生態體育資源培育為視角審視和評價天然林保護工程所取得的綜合成效。結果表明:生態體育是大興安嶺林區...
以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為研究背景,基于2001—2018年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在生態、經濟、社會3方面的資金投入數據,分析資金投入力度與使用效率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目標之間的聯系。結果表明: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
運用DEA模型評價山東省家具產業集群創新效率,并從區域空間視角將山東省與家具產業發達地區的集群創新效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山東省家具產業集群的創新效率較高,但存在著相對于現有產出創新資源過度投入及...
森林生態資源的公共物品屬性引發了森林生態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正、負外部性,進而導致森林生態供需失衡。通過構建產權交易機制可以消除由于外部性而引發的森林生態資源供需失衡問題。森林生態資源利益相關主體包括森...
以武夷山國家公園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武夷山國家公園游憩環境變量的類型,運用描述性統計法分析游客對武夷山國家公園游憩環境變量的重要性評分和偏好程度,并以此構建了武夷山國家公園游憩機會譜。結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