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禁碑是探尋我國農耕時期生態文明的重要歷史資料,對歷史禁碑的研究可以為我們當今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分析的方法,從研究歷程、作者與機構及共現...
“環境設計”一詞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園林、街區、城市的建設營造,以及歷史環境的保護等內容,是藝術與科學的綜合運用。自19世紀以來,隨著世界范圍的城市化不斷發展,城鎮體系演變進一步加快,人口、產業向城市集...
南京作為著名的六朝古都,有著悠久的城市和風景名勝建設歷史。相關文獻記錄從唐朝劉禹錫《金陵五題》到清末徐上添《金陵四十八景》翔實豐富。其中,山岳風景在南京風景名勝的構成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四十八景中...
...
本刊自2001年創刊以來一直堅持以“環境與發展”主題為報道特色,致力于打造特色欄目《環境倫理學研究》。經過近20年的精心組織和策劃,該欄目不間斷地發表了國內外學者論文200多篇,作者涵蓋了中國、美國、...
自2018年以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成為引領國家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不僅指導著政府與企業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而且引領全社會接受這一新觀念和自覺落實于行動。當前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播顯得尤為迫切,研...
“生態”與“空間”是當前西方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批判研究中的兩大主題。大衛·哈維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把空間嵌入生態批判的場域,開拓了資本主義生態批判的空間維度。他從全球生態、城市生態、生態美...
環境正義源自對環境問題的倫理關注,它的實質是對環境責任和生態利益的合理負擔和分配,可以說是社會正義概念的延伸和突破。從本質上來分析,環境正義就是環境倫理學的具體闡述形式,其核心內涵就是秉持公正、平等等...
六朝時期(229-589年)在南京建成的風景園林作品具有自然審美特性,這是中國園林史上的轉折點,承上啟下,其園林文化獨具風采,其燦爛、精深的思想文化奠定了"文人園林"的后來發展方向。六朝持續三百多年的...
中華文化與中華美學的精神境界,歷來聚生于自然清逸與自由閑適的狀態,并由此而獲取巨大的審美關懷,得到極致的審美表達。此種狀態,就是“休閑”的審美狀態。毋庸置疑,“休閑”是莊子哲學和美學的重要內容,“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