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國內的造園教育起步較晚,并且師資人才、教學材料、實踐經驗等都相對缺乏,在造園教育體制的設置中并沒有出現獨立的造園學院或是學系,主要是將造園專業設置在林學、農學與工學學系。陳植作為近代國內造園學的倡...
2020年5月29日,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學術研討會暨生態林業藍皮書發布會在南京林業大學舉行。本次發布會由南京林業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
魏晉六朝士人在個體意識的覺醒和自然美的發現的基礎上,將內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詩詞中吟詠自然和在繪畫中描繪自然外,還在居住場所里模擬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園林的出現,這也在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古典...
民粹主義作為一種反精英的社會思潮,對環保傳播的影響越來越大。受民粹主義影響的環保傳播者,往往對精英階層充滿偏見,固執地認為社會精英的環保行為大多出于私利,而民眾的環保訴求卻存在絕對合理性,因而受民粹主...
從生態個體的維度探究道德效用,旨在確認道德對個體生存、自由與幸福的效用,引導行為主體自發地進行道德實踐。首先基于道德效用相關概念的微觀分析,道德效用包含著道德行為使受益者受益的思想內涵。其次從生存、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南京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近年來依托學校在環境、生態研究方面的學...
人造物的出現使人與物的關系復雜化,人工智能物的進展使這一問題尖銳化。抽象的“物質”概念不能說明人與物的關系。恩格斯指出了“物質”與“物體”的區別,但有時未加區別地使用這兩個概念。應明確“物”同“物質”...
當代中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中,人民群眾在享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豐碩成果的同時,正遭受到環境惡化和生態危機的嚴峻挑戰。當前保護自然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既是人類面臨的重要倫理...
在生態文學研究蓬勃發展的良好環境下,筆者以阿倫·奈斯深層生態學的文化價值觀為出發點,對美國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中的"胡髭老人"群像進行解讀,以探討在工業社會快速發展進程中日益被邊緣化了的"老...
以泰勒為代表的生命中心主義作為當代環境哲學的重要理論之一,從所有生命都具有自身善的事實結合“以生命為中心的世界觀”的規范性論斷對所有生命都應受到道德關懷進行了嚴密論證,并據此提出了四條人類應當履行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