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航英
摘要:中國農業正在經歷快速的轉型,就小農生產何去何從、中國農業將會走向何方等問題學界仍存有較大爭議。有鑒于此,本文力圖在當下中國農業轉型問題的討論中引入一個歷史的維度。基于農村四十年的發展歷程,重點從農地制度的演變、農民群體的分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興起等三個方面梳理中國農業轉型的具體歷程。研究發現,第一,中國農地制度一直是在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和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兩個矛盾面向之間演變發展。“三權”分置政策的出臺調和了上述矛盾,但其結果是農地出現被部分商品化的傾向,土地集體所有制對小農生產所具有的保護作用不斷被弱化。第二,日益深化的商品化進程,不斷沖擊農戶的兼業模式,在邊緣化大部分農戶家庭農業生產的同時,推動著一個中農群體的產生;同時,又不斷分化農民群體,使得大農與小農的分化趨勢愈發明顯。第三,在農業產業化戰略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興起,但他們并沒有帶動和組織小農生產發展,反而是全方位地排擠和吸附小農戶。上述三方面的變化正推動著中國農業生產從小農農業經營體系向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轉變,而這一轉變對小農戶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應當引起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視。
發文機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陜西省鄉村治理與社會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
關鍵詞:農業轉型農地政策商品化農民分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Agrarian TransformationFarmland PolicyCommercializationPeasant DifferentiationNew Subjects of Agriculture
分類號: C912.82[經濟管理][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