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過對重慶市陽縣鳳鎮馬村農民工家庭購房過程的質性研究發現,集鎮優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集鎮的發展潛力、村莊內部帶動和親戚互助是促使農民工早期到集鎮建房的主要原因。以集鎮房子為關鍵因素的婚姻交換、...
農村被動移民的可持續生計問題關系到城鄉協調發展與社會公正的實現。在DFID模型基礎上,重新構建了農村被動移民可持續生計框架和測量指標體系。本文作者通過對山西忻州市劉家塔鎮被動移民的調查,考察了當地農村...
我國工商資本與農業還處于初步融合階段。國家政策多以原則性指導為主,亟需規范完善。通過對四川省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典型區域的調研,發現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存在投機行為、農地租賃準入制度不健全、農業基礎設施和相關...
政府管制、市場調節、契約協商是各國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的常用模式。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環境呈趨惡的發展態勢,因而尋找應對農村環境惡化的有效途徑十分迫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
本文作者基于對四川省連片特困地區301戶農戶的實地調查,運用結構認知法分析了農戶社會資本的基本特征及其對貧困地區的農戶農業技術采納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貧困地區農戶結構型社會資本差異明顯,村干...
西部偏遠山區是中國自然環境較為惡劣,資源稟賦差,貧困現象最為集中的地區。集中連片貧困現象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知識貧困現象嚴重等多種問題疊加,造成了西部偏遠山區農村貧困對象瞄準問題具有強烈的區域特...
本文運用ArcGIS和GeoDa軟件分析了中國藏區17個地、市、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空間分布差異。首先,分析了藏區17個地、市、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是否存在著空間相關性與區域集群的現象;然后,通過構建空...
本文利用2003-2010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實證研究了農村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發現,農村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基礎設施存量,農村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基礎設施存量對農民收入...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黨和國家針對新時期農村改革和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四化同步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成都平原地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具有四大特征:類型結構較為單...
本文基于濟南城郊400名失地農民的入戶調查數據,通過統計分析和Tobit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城郊失地農民家庭收入表現出明顯的“極化”現象,失地前高收入者年收入均值是低收入者的1.7倍,而失地后是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