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慶倉,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
摘要:以西南喀斯特地區4種造林樹種茶條木(Delavaya toxocarpa)、樟葉槭(Acer albopurpurascens)、狗骨木(Cornus wilsoniana)、無患子(Sapindu smukorossi)為研究對象,分12個月每月于自然條件下利用Li-6400便攜式光合測定系統測定了植物葉片氣孔氣體交換的相關特征和環境因子的日變化,以分析樹種的生態適應性。結果表明:4種植物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蒸騰速率(Tr)日變化趨勢均呈"雙峰"曲線,中午出現光合"午休"均為非氣孔因素限制,12:00~15:00光合速率降低則主要受氣孔因素限制;水分利用效率(WUE)總體上呈遞減趨勢,傍晚CO2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對Pn影響最為顯著的生態生理因子為Par、Gs,其次為Ci、Rh、Ta;茶條木、狗骨木Pn、WUE均相對較高,4種植物的初步適應性評價為:茶條木〉狗骨木〉樟葉槭〉無患子。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廣西大學林學院 中國科學院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關鍵詞:造林樹種光合作用日變化西南喀斯特sylvicultural treesphotosynthesisdiurnal variationskars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分類號: S725.1[農業科學—林木遺傳育種][農業科學—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