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衛剛,周紅艷
摘要:文章基于2003-2018年新疆農業技術進步相關指標的數據,運用熵值法測算新疆94個縣域的農業技術進步值,并運用引力模型和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新疆縣域農業技術進步空間關聯網絡的演變特征。研究發現:(1)新疆農業技術進步網絡結構從整體來看,形成了以天山北坡、天山南坡以及昆侖山北坡縣域構成的“Z”字形結構,且呈現出臨近連接和跳躍式連接并存的趨勢,網絡化進程愈加凸顯并趨于穩定;(2)從個體網絡特征來看,縣域節點的要素配置能力逐年增強,但要素配置結構并不均衡,局部聯系呈現出一種平緩低水平態勢;(3)從分層結構來看,新疆縣域網絡的中心—邊緣結構區域結構明顯且具有明顯的地理粘著性。以上結論揭示了各縣域農業技術在網絡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指出政府應發揮好區域關鍵點的作用,以中心縣域帶動周邊縣域的發展,利用好充當中介橋梁的縣域,使得核心區與邊緣區在農業技術的聯系上日益緊密,同時加大農業技術進步要素的投入力度,從而有效促進新疆農業技術進步的一體化發展。
發文機構: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石河子大學農業現代化研究中心 新疆昌吉國家農業園區博士后工作站
關鍵詞:農業技術進步空間聯系網絡結構引力模型社會網絡法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spatial connectionnetwork structuregravity modelsocial network method
分類號: F3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