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華杰
摘要:在中國古代,“生意”的意思相當于“生態”,但西方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之后,做生意是為了賺錢,并且相當程度上破壞著生態。發達國家為何能夠生產那么多貨物(耶利之問),創造遠超過正常需要的財富?這與洛克的財產觀念、韋伯闡述的新教倫理有關。過分追求私有財產加劇了人與人的不平等,也加重了對大自然的剝削,引起廣泛的不適應,環境和生態問題由此產生。人類文明的標準需要根據適應性、蓋亞系統的可持續性重新考量。古老的博物學實踐對今天的科技創新、教育體制和生態平衡仍能給出啟示。
發文機構:北京大學哲學系
關鍵詞:博物學生態平衡洛克的財產觀垃圾新教倫理natural historyecological balanceJohn Locke’s concept of propertygarbageProtestant ethics
分類號: X2[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