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銅雀臺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首先,在曹操逐步篡奪政權的過程中,銅雀臺發揮著重要的政治喻示功能。其次,以銅雀臺為核心的銅雀園又稱西園,是當時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批真正文人的建安諸子們宴會雅集的場所,西園雅...
民國時期林學家孫章鼎(1899?1976年)既在大學、研究所從事過林學教育與科研,也投身于林業機關從事林業管理與技術推廣,特別是其參加川湘黔森林資源調查和負責洪江民林督導實驗區,留下了豐富的研究論著。...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衡,林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差異也很大,只有依托各國實際情況,才能實現區域內林產品貿易的優勢互補。因此,客觀地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林產品生產、貿易現狀和格局,具有重...
西方林學在晚清時期的引進,經歷了一個先疏后密、由淺到深、由表及里的過程。而科技期刊則是這一時期引進西方林學的重要載體。其中,《格致匯編》最早刊載了林學科普文章,而《農學報》則較為集中地引進了西方林學。...
文章討論了:①兩種地方性知識概念,這兩種地方性知識概念分別是人類學和科學實踐哲學的概念,它們既有區別也有聯系,應該予以研究,并且共同運用于生態文明建設中。②為什么生態學是一種地方性知識?生態學處理的對...
使用2003-2016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基于門限回歸模型分析了我國城市化進程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系。根據門限變量人均實際GDP將30個省份內生分為4組。研究表明,4組的城市化與碳排放的關系都符合庫茲涅茨...
以SERVQUAL服務質量模型為基礎,對武夷山國家公園試點的游客進行現場問卷調查,以分析游客行前期望與實際感知之間的差距。結果顯示:28個問項中有24個存在顯著性差異,通過因子分析萃取出“休憩與服務”...
'最嚴格的保護'已經成為生態環境領域的高頻詞。通過對自然保護地管理中'保護'概念變遷的分析,對美國和中國香港在自然保護地管理經驗的總結,針對我國保護地普遍存在的'人、地'約束和多樣化的人地關系,提出對...
林業提供優質豐富的林產品及良好的生態服務的能力,與滿足人民快速增長的對林業高品質多樣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新時代林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由于我國森林資源面積受到擴張空間的制約,擴大林業有效...
由于生態學的核心概念和理論定義都是操作性的,致使生態學的群落、生態系統等核心概念容易在不同的使用者和生態情景中產生較大的歧義;群落演替、生態平衡、多樣性與穩定性等理論不能有效實現對生態學實體、生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