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年來,全國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精神,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創新農業經營方式,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著力探...
財政和金融是支持農業發展的兩大政策支柱。財政支農資金通過金融杠桿,能夠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作用,提高使用效率;金融支農資金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支持,能夠讓經營風險和成本得到更好控制。我們相信,財政...
農村固定觀察點系統是我們觀察調研農村情況的重要"窗口"。當年為何要建立這個體系?這個體系又是如何建起來的?了解背后的一些故事,有助于我們更加全面地認識這個體系。如果現在還有幾個人能把當時籌建農村固定觀...
近日,從素有"遼北糧倉"之稱的遼寧省昌圖縣傳來喜訊,今年該縣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經田間測產,全縣糧食總產達到54.86億斤,糧食生產連續12年突破50億斤。近些年,昌圖縣在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保障糧食...
"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主體之一,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把合作社定位為"基本主體"、"新型實體"和"有效載體",將合作社地...
11月7日-8日,2015農業信息化高峰論壇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論壇以"‘互聯網+’現代農業"為主題,設立"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互聯網+"農村金融服務、"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
本刊訊2015年12月12日,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北京召開全國農廣校校長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深入推進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
凌晨5點,位于松遼平原深處、地處我國玉米種植黃金帶的吉林省公主嶺市,還沉寂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而在公主嶺城鄉結合部的山前村,萬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地已經燈火通明。轟鳴聲中,幾臺卡車正在卸載新收的玉米。...
當前我國鄉村社會正經歷復雜的轉型,社會治理存在諸多漏洞和盲區,亟待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治理、社會組織治理、居民自治,是三種主要的社會治理結構的類型。轉型期的中國,雖然各類治理模式都在擴大,但擴展的...
在畜牧業大發展與環境大治理的矛盾碰撞中,怎樣通過有效的綜合利用,化畜糞污染之害為農業發展之利,既是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歷史課題,更是畜牧業提質增效繞不開的緊迫難題。近些年來,湖南省津市市通過大力發展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