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應德,肖層林,鄧化冰,張海清,鄧曉娟,劉玉龍
摘要:利用水稻柱頭外露率差異極顯著的親本Ⅱ-32B和岡46B雜交,對親本、F1和F2群體進行柱頭外露率鑒定,F1柱頭外露率介于高、低柱頭外露率親本Ⅱ-32B和岡46B之間;F2群體柱頭外露率表現正態分布,說明柱頭外露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數量性狀。在498個F2單株群體中選擇極端高柱頭外露率和極端低柱頭外露率的單株分別組成高、低柱頭外露率池,利用914對SSR引物對其進行PCR擴增多態性檢測結果發現,引物RM3437、RM31、RM3188、RM5310和RM3395在兩親本和兩池間均檢測到多態性;單標記分析法表明,第5染色體上的RM3437和RM31,第2染色體上的RM3188,第1染色體上的RM5310和第8染色體上的RM3395與柱頭外露率呈極顯著連鎖關系,對該群體柱頭外露率的貢獻率分別為13.65%、13.62%、7.09%、4.63%和4.83%。第5染色體上的RM3437、RM31可能與同一個主效QTL連鎖,該兩標記可用于水稻高柱頭外露率不育系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發文機構: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水稻柱頭外露率SSR標記QTLrice(Oryza sativa L)stigma exertion rate(SER)SSR markersQTL
分類號: S344[農業科學—作物栽培與耕作技術][農業科學—農藝學]S511[農業科學—作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