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中公眾參與的意愿,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海綿城市建設項目中參與動機、期望、阻礙參與因素和個人基本特征四方面影響公眾參與意愿的潛在因素。以我國第二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寧夏回族自治區...
水資源利用秩序反映了水資源供給側效率和需求側公平的程度。采用秩序模型對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2008—2017年的水資源利用狀態進行測度,通過測量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差距的變動狀況度量公平程度,使用數據包絡...
對跨區轉移的水資源用水效益及其增值進行測算,可以為區域之間水資源利用利益協調提供基礎的參考和決策依據,保障不同用水主體之間用水利益的公平共享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對各用水部門水資源用水效益評估的基礎...
長江經濟帶城鎮化的發展促進了工業的進步,而工業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工業廢水排放的增加及對水環境的破壞。通過建立城鎮化與工業廢水排放之間的STIRPAT模型,分析長江經濟帶城鎮化對工業廢水排放的具體影響。...
將水足跡理論引入流域上下游間用水和排污沖突評估,通過藍水足跡和灰水足跡表征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用水和排污的需求,并進一步得到藍水和灰水足跡的可持續性,用來代表流域水環境承載狀態。最后基于粗糙集理論,量化...
水價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對促進節約用水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分析國內外典型城市現狀居民生活水價及水價承受能力,得出3方面結論:國內外城市一般采用全成本水價定價方法,考慮供水的資源成本、工程成本和環境成本,發...
闡述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運行成本的構成要素,從體制機制、運營管理、成本管控、風險管理等四方面,分析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運行成本降低的制約因素,并探索符合工程實際情況的成本降低途徑與措施,以期為發揮南水...
基于長江經濟帶38個城市2007—2015年的相關數據,通過SBM模型測量各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礎上,研究各地方政府之間在引資和科技創新投入方向的競爭對地區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
水利審計在水利改革發展中具有基礎性、預防性和過程性監督作用,是“水利行業強監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免疫系統”功能也為強監管提供支撐。目前水利審計“免疫系統”在強監管中未能充分發揮功效,通過分析水...
為積極踐行新時期“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圍繞“強化工作指導、實施嚴格監管”的水庫移民工作新思路,水利部積極組織開展了新形勢下的水庫移民監督檢查工作。結合2019年水庫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