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希朝,李效順,鐘鵬宇,孫愛博,鹿瑤
摘要: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為扭轉資源枯竭區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態勢,大量生態修復工程迅速涌現,然而資源枯竭區鄉村濕地生態修復效應的定量測度體系尚未建立。本文在分析作用機理的基礎上,以蘇北資源枯竭區馬莊村、姚莊村、權臺村為例,選擇2004年、2011年、2016年三個時間節點,基于當量因子法對其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動態測度,并探索潘安湖建設對三個村莊生態效應的定量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三個村莊的生態服務價值在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在2011—2016年時間段,漲幅較大,馬莊村上漲52.59%,姚莊村上漲40.75%,權臺村上漲74.66%。(2)姚莊村和權臺村農田生態系統價值最高,馬莊村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最高。(3)潘安湖生態修復建設促使水體面積和濕地面積大幅度增加,相應的價值量有所提升,其對三個村的影響強弱不同,對權臺村和馬莊村影響較大,而對姚莊村的影響較小。研究結果能夠為鄉村生態系統修復,尤其是資源枯竭區鄉村生態價值重塑提供定量參考和決策依據。
發文機構:中國礦業大學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 江蘇自然資源智庫中國礦業大學研究基地
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因子法生態修復工程典型鄉村ecological service valueequivalent factor approach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typical villages area Study on Measuring Ecological Effect of Rural Wetland Restoration in Resource Exhausted Area:A case study of Pan’an Lake Construction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分類號: X171.4[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