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飛濤,李曉萍
摘要:21世紀以來,中國的產業政策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抑制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為目標;從政策的實施手段上來看,目錄指導、市場準入、項目審批與核準、供地審批、貸款的行政核準、強制性清理(淘汰落后產能)等行政性直接干預措施進一步被強化;中國的產業政策是典型意義的選擇性產業政策,對微觀經濟的干預更為廣泛、細致和直接,從而體現出強烈的直接干預市場、以政府選擇代替市場機制和限制競爭的管制性特征和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這種中國特色的產業政策難以找到相對應的理論依據,勉強找到的理論依據也是不充分的或者理論依據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問題,或者干脆就是對理論本身的誤讀和扭曲。靜態且過于簡單地理解市場機制,是中國特色產業政策存在根本缺陷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它導致政策部門在制定和實施產業政策中行為邊界和行為方式上的錯亂。因而,重新認識市場機制對于反思中國產業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發文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關鍵詞:選擇性產業政策功能性產業政策干預市場限制競爭市場過程selective industrial policyfunctional industrial policymarket interventioncompetition restrictionmarket process
分類號: F124[經濟管理—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