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園林植物景觀營造中,花木香氣作為虛景,可填補客觀物質空間中的結構性空白,并且對于空間塑造和促進空間感知具有重要作用。梅花作為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其香清冷、雅逸、幽微,在園林中應用廣泛,構景形式多樣...
...
我國自然保護地制度建立已近70年,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了豐富的理論。以中國知網7276篇(1992—2019)核心期刊文獻為樣本,采用文獻計量方法,結合Citespace軟件繪制知識圖譜,初步分析...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關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剖析。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繼承馬克思的批判精神,將批判的視角由生產領域延伸到消費領域,提出異化消費理論。異化消費理論為深刻認識當代大學生群...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世界環境問題愈發凸顯,并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環境哲學作為針對環境問題展開的形而上學哲學探討,伴隨著環境危機的爆發而產生、發展并逐步完善。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整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生命...
西利亞·撒克斯特是19世紀美國女作家,其作品以其所居住的海島為背景,記錄了她在島上的生活以及周圍的自然景色。她在作品中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無盡熱愛,這份熱愛不僅局限于傳統的田園牧歌式的自然景致,也延伸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成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新的發展挑戰,習近平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已經出現了6次重大傳染病疫情,其中包括了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以及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前后相隔時間較短。盡管每次傳染...
從歷史、行業特點和文化本質的角度出發,在揭示林業的起源、概括林業的特點和論證林業文化存在的基礎上,分別就林業文化的內涵與結構、林業文化遺產的形態與分類、林業文化遺產的價值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厘...
《生態文明:文明的超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一書由盧風等撰著,系對其前著《生態文明新論》全面完善的最新成果。全書以生態文明范疇的話語辨析、生態文明理論的內涵探討、生態文明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