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朝暉,鐘林光,陳益元,步洪鳳,李鴻達
摘要:本研究采取隨機區組排列,分析育苗方式(水浮育苗、營養缽育苗、穴盤育苗)與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對棉花生理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湖南氣候條件與栽培技術體系下,影響葉片光合速率、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質(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主導因子是育苗方式。水浮育苗保持較高的葉綠素、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含量和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葉片光合速率高、葉面積指數高、干物質積累多、生殖器官與營養器官比值趨于合理,營養缽次之,穴盤育苗最差,翻耕保持較高的葉綠素、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含量和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葉片光合速率高、葉面積指數高、干物質積累多、生殖器官與營養器官比值趨于合理,旋耕次之,免耕最差,水浮育苗和翻耕組合有利于增強棉株生理機能,延緩棉株衰老。
發文機構:常德職業技術學院生物系
關鍵詞:棉花育苗方式耕作方式生理特性cottonnursing seeding modetillage treatment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分類號: S562[農業科學—作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