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輝
摘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暢通國內大循環,生產端的升級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基礎與保障。本文在構建平衡增長路徑下多部門經濟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利用中國省級層面的三次產業數據,實證考察技術進步對以就業結構變動為表征的產業升級的影響,從生產端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理論參考與經驗支持。研究發現,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和工業就業比值呈負相關關系,工業技術進步與農業和工業就業比值、服務業和工業就業比值同時呈正相關關系,服務業技術進步則與工業和服務業就業比值呈負相關關系。這意味著,農業、工業和服務業部門的技術進步差異會引致部門之間勞動力的流動,從而推動以就業結構變動為表征的產業結構升級。相對價格機制是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機制,即技術進步可以通過降低部門產品的相對價格,推動以就業結構改變為表征的產業結構升級。本文基于中國數據,驗證了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事實。因此,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要以創新為動力,著力推動科技創新,以技術進步推動勞動力在三次產業間的合理流動,從而實現資源在三次產業間的有效配置,從生產端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基礎保障。
發文機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多部門經濟增長模型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國內大循環multi-sectoral economic growth modeltechnological progress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domestic cycle
分類號: F124.3[經濟管理—世界經濟]F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