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考察了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城市融入對農民工生育意愿的影響。結果顯示城市融入顯著降低了農民工生育意愿,且對于80后和東部地區農民工生育意愿的負向效應更大。進一步探討影...
通過對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政府監管部門、食品行業生產企業和社會組織等主要行動主體進行博弈分析,發現:政府與生產企業的“監管—被監管”關系一直處于變動狀態,主要表現為政府增強監管力度,促使生產企業規范生產...
基于CEPII-BACI數據庫2002—2017年的HS6分位數據,以“一帶一路”國家為樣本,從貿易關系生存的視角,通過將美國、德國、印度和巴西作為參照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進行了二元邊際分析。結果...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并實施,但雙邊經貿關系未來走向依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鑒于前期我國戰略選擇對美國農業形成的一定沖擊,以及兩國在農產品貿易上具有較強互補性的事實,中美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共同努力推...
在個體化轉型視角下,農民的謀利型抗爭動機和行動策略被中國式個體化進程中的國家權威、社會關系網絡和核心家庭共同形塑。通過分析L鎮的一起公共設施征地糾紛可以發現:農民謀利性抗爭取向形成于農村社會個體化發展...
基于CGSS2017年度數據,利用A-F測度方法對比分析了進城農民工與原居地農民在教育、健康、資產、社保、融入等五個維度的不同貧困特征,創新性地引入心理作用機制,探討個體心理健康對多維貧困的影響及機理...
以廣西連片特困山區一個民族鄉的精準扶貧實踐為分析對象,考察了教育扶貧與基層治理的嵌入性機制。教育扶貧相對復合了一般扶貧行為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邏輯,在鄉村遭遇師資主體的流動、村社傳統文化羈絆、家庭生計轉...
農業社會化服務供應鏈構建實質上是一項龍頭企業主導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主張、目標市場、價值網絡、客戶關系、成本與收益模式是構成該新型商業模式的五大要素。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形式的供應鏈取向,也是商業模式的...
村落空間是村落歷史的沉淀。不同于熟人社會研究的關系取向,文章引入空間生產的視角,基于南方村落的空間圖式闡釋熟人社會的空間秩序。“祠堂-陽宅”的平面空間圖式定義了農民自然生命升華為道德生命的日常生活路徑...
選取我國三大經濟區2001—2017年的數據,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了政府財政、金融市場及其相互作用對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影響,結果表明:政府財政對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較金融市場更為顯著,但三大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