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娜娜,張守梅,陳利容,郭玉秋,劉開昌,龔魁杰
摘要:調查分析了濟麥22、濟麥23、濟麥229、濟麥44和濟糯麥1號等5個山東省主要栽培小麥品種生長發育和采后入倉期間籽粒的真菌污染以及嘔吐毒素積累情況,分別在小麥籽粒灌漿期、成熟期和采后入倉3個階段進行采樣,對污染真菌進行分離、純化,并進行形態學鑒定和基于18S核糖體DNA的ITS序列的分子鑒定,測定小麥籽粒生長發育期嘔吐毒素積累情況。試驗共分離到603株真菌,分屬9個屬,分別是鐮孢屬、曲霉屬、青霉屬、交鏈孢屬、毛霉屬、根霉屬、毛殼菌屬、籃狀菌屬和黑孢霉屬;小麥籽粒成熟期真菌污染和嘔吐毒素積累最嚴重;濟麥22和濟麥23受真菌污染最輕,其次是濟麥44和濟糯麥1號,濟麥229污染最重。結果表明,小麥受真菌和毒素污染的程度與籽粒生育期和品種相關;小麥籽粒成熟期前是小麥病害與嘔吐毒素污染防控的關鍵階段,可以在小麥成熟期前采取措施對真菌污染和嘔吐毒素積累進行防控;采收時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入倉時小麥攜帶大量病原菌加重污染,這些均可作為小麥真菌病害防治的理論依據。
發文機構: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關鍵詞:小麥真菌污染生長發育期嘔吐毒素
分類號: S51[農業科學—作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