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超,李曦,郭靈安,代曉航,蔡寅川
摘要:為了控制芽苗菜工廠化生產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源頭污染,實驗采用人工污染芽苗菜種子的方式,對芽苗菜生長、收獲、儲藏等環節進行蠟樣芽孢桿菌變化的全程控制;采用電子掃描顯微鏡對蠟樣芽孢桿菌的附著、內化進行觀察;采用基質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MS)對蠟樣芽孢桿菌進行定性鑒定;利用Baranyi Roberts模型建立芽苗菜儲藏過程中蠟樣芽孢桿菌生長一級模型,并擬合不同溫度下生長曲線。實驗結果表明,25.3%的芽苗菜不同程度地受到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其中8%的陽性樣品污染量大于3logCFU/g,具有食用安全風險;電鏡觀察發現,蠟樣芽孢桿菌污染可內化到種皮內部;伴隨芽苗菜生長,蠟樣芽孢桿菌的污染在90h后有2logCFU/g左右的衰減,但在收割后蠟樣芽孢桿菌增長量會超過4.5logCFU/g。分別在4℃、15℃、20℃、25℃、35℃貯藏時,錯樣芽孢桿菌會隨著貯藏溫度及貯藏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符合微生物生物特征。芽苗菜具有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的高風險,從種子就可帶入污染,隨著芽苗菜生產過程的推進,蠟樣芽孢桿菌的數量會先降低再升高,收割后細菌污染會加重,低溫保藏可有效控制污染程度。本研究結果為芽苗菜生產過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建立基礎,對其食用風險防控有積極意義。
發文機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
關鍵詞:芽苗菜蠟樣芽孢桿菌細菌污染生長預測模型
分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