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權,胡樹華,王利軍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技術在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然而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水平究竟有多高,目前尚缺乏科學的評估模型對其進行準確測算。本文以有效專利量作為技術投入替代變量,建立了以資本、勞動與技術為投入的規模報酬可變的C—D生產函數改進模型,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與產業結構差異,將我國31個省市區劃分為領先區、崛起區和發展區三大區域,運用2006—2012年的面板數據,采用嶺回歸方法考察了我國不同區域生產要素產出彈性差異。回歸結果表明:規模報酬與經濟發達程度負相關;領先區高端服務業比較發達,資本成為其經濟轉型的重要推手;崛起區傳統民營經濟比重大,勞動的經濟貢獻高于技術貢獻;發展區自主經濟成分大,技術貢獻水平較高。
發文機構: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政法學院
關鍵詞:有效專利C—D生產函數生產要素彈性嶺回歸區域經濟貢獻valid patentC - D production functionelasticity of production factorsridge regressionregional economic contribution
分類號: F061.5[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